环保项目

环保项目CASE

年处置工业废盐20万吨|西北地区首个“废盐资源化利用+氯碱产

年处置工业废盐20万吨|西北地区首个“废盐资源化利用+氯碱产

成都都市圈今年重点推进9个生态环保项目

成都都市圈今年重点推进9个生态环保项目

伟明环保获75家机构调研:公司印尼高冰镍项目完成前期审批后正

伟明环保获75家机构调研:公司印尼高冰镍项目完成前期审批后正

废水治理

生态环境部 8 月例会:污水治理与水生态保护的新指向

日期:2025-08-29 00:57:32

  8 月 26 日,生态环境部 8 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如期召开,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蒋火华围绕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,系统梳理当前污水治理、流域保护等领域的进展,同时明确下一步规划重点。这场例会不仅交出碧水保卫战的阶段 “答卷”,更从污水治理、风险防控、生态修复等维度,为水领域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引。

  发布会披露的多项数据,印证了污水治理体系的成熟推进。在入河排污口整治这一关键环节,长江、黄河沿线 万余个排污口,整治完成率超 90%,从源头削减污水直排风险;同步开展的工业园区专项整治中,2700 余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落地运行,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筑牢屏障。

  城市污水治理成效同样显著,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,县级城市消除比例超 90%,居民生活水环境持续改善。支撑这些成果的,是不断细化的标准与指南 ——66 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覆盖主要排污行业,14 项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出台,让污水治理从 “粗放管控” 转向 “精准施治”,每一个环节都有规可依、有标可循。

  2024 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首次突破 90%,达 90.4%;长江干流连续 5 年、黄河干流连续 3 年全线保持 Ⅱ 类水质,太湖水质创监测以来最佳水平 —— 这些水质改善的数据,不仅是污水治理的成果体现,更意味着治理需求正从 “基本达标” 向 “提质增效” 转变。

  2025 年上半年,全国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达 89.0%,1-7 月同比再升 0.4 个百分点,水质稳中向好的态势下,对污水治理精度的要求愈发提高。以长江流域为例,当前开展的水生态考核试点中,50 个水体纳入监测评估,土著鱼类种类较前些年增加 36 种,这背后不仅需要污水净化技术的升级,更要求治理方案兼顾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,实现 “治污” 与 “护生” 的协同。

  发布会明确 “十五五” 期间美丽河湖建设 “三个深入” 路径,其中多项内容与污水治理紧密关联,为水领域实践划定重点:

  其一,美丽河湖建设扩面至 40%(2027 年目标),意味着城乡河湖将全面纳入系统治理,从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到农村污水收集处理,从岸线污水截流到水体循环净化,需要适配不同场景的污水治理技术方案,满足多样化治理需求。

  其二,标志性战役全域覆盖,既包含大江大河干支流的污水治理升级,也将小微水体纳入整治范围,同时强化饮用水源安全屏障建设。这要求污水治理既要关注大流域的协同性,比如跨区域污水联防联控,也要聚焦小水体的精细化处理,避免 “小污水” 影响 “大生态”。

  其三,流域治理体系进一步贯通,在现有 24 个省份 30 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础上,推动上下游污水治理联动。未来,污水治理不再是单一区域的 “独角戏”,而是需要上下游协同制定排放标准、共享治理技术,形成全流域污水共治格局。

  从入河排污口整治到城乡污水治理,从水质达标到生态协同,生态环境部 8 月例会传递的,是污水治理与水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的信号。随着各项规划的落地,污水治理技术将进一步升级,治理范围将持续拓展,而每一个贴合需求的实践探索,都将成为推动碧水保卫战向纵深推进的重要力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